问题: 语文《题红叶》和《行宫》
《题红叶》和《行宫》表达咯2位诗人的情感是不是相同! 为什么? 谢谢咯...我读不懂
帮个忙啊!! 谢谢咯 只要的回答有道理 我绝对不会撤消问题的.... 我急需帮忙啊
解答:
流水何太急,深宫尽日闲。
殷勤谢红叶,好去到人间。
皇宫是人所向往的地方,也是人所畏惧的地方,其实让我们向往却又畏惧的皇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,反而深处其中的人们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盼望着离开这被城墙封的死死的“世界”作为宫女,除了伺侯主子以外,也没什么事,“闲”笼罩着她的生活,流水匆匆流过 ,但日子依然是那样得闲闷,经管流水匆匆但它依然在流动着,并没有停止,河流虽流入了这深深的皇宫,但仍可以流出去,它是自由的,而宫女虽然很闲,但也不能离开这皇宫;“急”与“闲”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,“急”象征着河流是多么自由、充满活力、充满激情,而“闲”象征着皇宫中的无聊,也代表了作为宫女的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无奈,对生活的迷茫,她认为会终身都生活在着深宫中;不知这宫女是何时捡到一片红叶,好象就把着红叶当作了知己,并恳切的对红叶诉说了自己的内心独白,她所梦想、希望的是走出深宫,走向繁华、热闹、自由的社会。
每个人都渴望自由,因为自由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很多我们所不能得到的东西,激情、活力,都会随着自由而来到——还会有成功;
深宫也许只是一个代号,真正使我们闲闷、没有活力的是我们封闭的心灵,对心灵的囚禁也是对自我的囚禁,而枫叶也只是一个代号,开启心灵的钥匙是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去看世界,那心灵便会敞开,飞越厚厚的城墙,这样自由便会到来!
不要囚禁自己的心灵,让我们“殷勤谢红叶,好去到人间。”
这首诗平实,但很有概括力,也很含蓄,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,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。
元稹的这首《行宫》可与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参互并观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,白头宫女即“上阳白发人”。据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,这些宫女天宝末年被“潜配”到上阳宫,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,成了白发宫人。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,富有隽永的诗味,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,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。
诗人塑造意境,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。一是以少总多。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,写景、言情、叙事都要以少总多。这首诗正具
有举一而反三,字少而意多的特点。四句诗,首句指明地点,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;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,宫中红花盛开,正当春天季节;三句交代人物,几个白头宫女,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,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;末句描写动作,宫女们正闲坐回忆、谈论天宝遗事。二十个字,地点、时间、人物、动作,全都表现出来了,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。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: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,娇姿艳质,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,成日价寂寞无聊,看着宫花,花开花落,年复一年,青春消逝,红颜憔悴,白发频添,如此被摧残,往事岂堪重省!然而,她们被禁闭冷宫,与世隔绝,别无话题,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,此景此情,令人凄绝。“寥落”、“寂寞”、“闲坐”,既描绘当时的情景,也反映诗人的倾向。凄凉的身世,哀怨的情怀,盛衰的感慨,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,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,所以宋洪迈《容斋随笔》卷二说这首诗“语少意足,有无穷之味”;明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》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,并说“语意绝妙,合(王)建七言《宫词》百首,不易此二十字也”。
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。我国古典诗歌,其所写景物,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,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,以乐景写哀情,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。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。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,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。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,烘托欢乐情绪的,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: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,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;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,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;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,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。红花,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。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,来突出中心思想,即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所谓“以乐景写哀”,一倍增其哀。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“宫莺百啭愁厌闻,梁燕双栖老休妒”,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。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,而元稹《行宫》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,显得更有余味。
版权及免责声明
1、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,转载敬请注明出处:侨谊留学(www.goesnet.org);
2、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,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;
3、在本网博客/论坛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