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留学知识库

问题: 电解水

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,分别用铁片和铜片作电极通直流电使水分解,发现两极均产生气泡,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均大于2:1(与理论值等于2:1不相符),如图所示。实验完毕拆下电极发现连接电源正极(即产生氧气的一端)的金属表面均改变颜色。
问题:什么原因使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:1呢?
猜想:下面是三位同学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猜想:
甲生:产生氢气、氧气的体积比与电压的高低成正
乙生:产生氢气、氧气的体积比与所加的物质关。
丙生:产生氢气、氧气的体积比与氢气、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关。
实验:
①分别在6V及12V直流电作用下使水分解,15分钟后,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均大于2:1。
②在12V直流电作用下,分别使蒸馏水和加稀硫酸的水分解,15分钟后,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均大于2:1。
③用排水法分别收集满一试管氢气和氧气垂直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,一段时间后,发现盛氧气的试管中有一小段水柱,而盛氢气的试管中无现象。

①实验完毕,拆下电极,发现产生氧气的一端电极表面变色,原因是什么?此过程中消耗氧气吗?
②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,你更支持谁的看法?请说明理由。

解答:

①实验完毕,拆下电极,发现产生氧气的一端电极表面变色,原因是正极的金属被氧化,此过程中消耗氧气。
②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,更支持丙的看法。理由如下
①分别在6V及12V直流电作用下使水分解,15分钟后,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均大于2:1。
说明产生氢气、氧气的体积比与电压无关。
②在12V直流电作用下,分别使蒸馏水和加稀硫酸的水分解,15分钟后,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均大于2:1。
说明产生氢气、氧气的体积比与所加的物质无关。
③用排水法分别收集满一试管氢气和氧气垂直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,一段时间后,发现盛氧气的试管中有一小段水柱,而盛氢气的试管中无现象。
说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,氧气更易溶于水。
综上,主要原因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,相同条件下在氧气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;在电解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,消耗了氧气。